
魚、語、御(ir)《韻鏡》的內轉第十一開
《平水韻》之「六魚」韻於《廣韻》為平聲「九魚」,上聲「八語」,去聲「九御」,入聲則無。泉州腔讀成(ir)或偏泉腔(ir→u),漳州腔讀成(i),以收泉州腔(ir)為正確。「六魚」韻在《韻鏡》為"內轉第十一轉開"。
若《平水韻》之「六魚」韻如漳州腔讀成(i),就因該會被收錄在《廣韻》「止攝」而不該被收在《廣韻》「遇攝」,所以《平水韻》之「六魚」韻被讀成(i),應被完全排除。台灣一些偏泉腔調已經(ir→u)化了,如果「六魚」韻是發(u)音,但是在《平水韻》裡又與「七虞」分隔開來,因此「六魚」韻不會發(u)音,所以(u)音應被完全排除。
在"廈門音與漳州音開合口對調(flip-flop)的歷史原因"裡的泉州音喪失央元音,如下圖為廈門、泉州、漳州的元音架構圖:

下圖為泉州音喪失央元音後,依照區域別元音的演繹結果。

《廣韻》「九魚」韻若是發(ir)音,是最接近下一個《廣韻》「十虞」(u)的發音,又不同於(u)音,而且也符合上述的"泉州音喪失央元音"。因此《廣韻》「九魚」與《廣韻》「十虞」同被收在《廣韻》「遇攝」是十分合理的,而且又符合在平水韻裡「六魚」韻與「七虞」分隔成兩個韻。基於上述幾點《平水韻》之「六魚」應修正為發(ir)音。
參考資料 廈門音與漳州音開合口對調(flip-flop)的歷史原因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